11月25日,中国日报网以《Chang'an University: cultivating transportation talents for central Asian countries》为题,全英文报道我校高质量推动中亚交通人才培养实践。
原文链接:http://education.chinadaily.com.cn/2024-11/25/c_1047995.htm
中文全文:
长安大学:民心相通、交通先行,高质量推动中亚交通人才培养实践
民心相通,交通先行,长安大学积极落实中国-中亚峰会精神和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搭建平台,高质量推动中亚五国交通人才培养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推动与中亚各国基础设施“硬联通”。长安大学已有72年办学历史,在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深厚的学科积淀,被誉为中国公路交通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科技创新的“金名片”。作为扎根“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高校,长安大学主动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勇做高等教育领域向西开放先行者:主导并全方位推动举办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组建金砖国家交通大学校长联盟,发起组建中俄交通高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际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标准联盟,系列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肯尼亚蒙内铁路、埃塞俄比亚首条高速公路亚阿高速、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诸多有重要影响力的“一带一路”沿线重大工程建设。学校积极优化和升级面向中亚的教育格局,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面向中亚地区的国际教育事业搭建“人才库”、“智囊团”。
主动落实峰会涉陕成果,开启交通基础建设领域合作新篇章。2023年,长安大学主动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清单,发起成立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建设领域人才培养联盟,揭开了中国-中亚五国在交通基础建设领域的合作新篇章。学校承办了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工程建设标准国际论坛,为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工程建设领域搭建全新对话沟通机制;开设了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高级技术官员培训班,通过专业理论讲授、专业实习实践、中华文化体验等课程设置,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规划设计院的12名学员充分领略中国新发展理念、新培养模式、新技术成果;承办首期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高级研修项目,来自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尼泊尔、泰国、越南等国的交通领域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集中学习,开展实地调研。一年来,联盟的发展硕果累累,不仅培养了一批批扎根交通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还通过技术标准的对接和合作项目的实施,为中亚地区的交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放合作推动互利互鉴,推动与中亚各国规则标准“软联通”。今年,在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联盟成立一周年之际,理事会2024年度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和撒马尔罕举行。长安大学校领导率团出访乌兹别克斯坦,就积极落实中国-中亚西安峰会涉陕成果,着力打造陕西外事工作特色品牌等多领域合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中国-中亚在交通基础设施人才培养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筑牢根基。联盟与哈萨克斯坦物流与交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交通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人文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规划设计院等多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共签署六项订单式联合培养协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标准国际论坛、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研讨会等,各方围绕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工程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关键方面深入探讨,分享有关人才培养的深刻见解与宝贵经验,以标准化推动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为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宏伟构建做出卓越贡献。联盟致力于共建中国-中亚五国交通基础建设领域人才培养合作平台,推动联盟成员间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及文化沟通等多维度的友好合作。
打造卓越校企合作平台,全力打造国际人才培养新范式。学校先后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CRBC)、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CCECC)、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CRCC20)等大型国有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国际学生协议,订单式、个性化合作培养国际学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多年来为近百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五千余名高素质、属地化工程专业人才,形成以国际工程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人文大学共同成立“国际汉语教育与研究中心”,协助设立HSK汉语水平考试海外考点。学校与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以共建中工国际—长安大学中亚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中心为依托,在联盟合作、学生就业、人才培养、属地化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携手“出海”,以“企业+高校”全新模式,赋能“职业+语言”,共同助力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积极培养知华友华使者,推动与中亚各国人文交流“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学校自1956年起招收来华留学生,现已培养万余名优秀国际校友,其中中亚籍留学生千余名。国际教育学院作为学校国际教育工作的的主体阵地,高度重视国际人才管理与培养,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学校发挥地处陕西省文化大省的区位优势,高度重视校地合作工作,在渭南市、西安市等地设立长安大学国际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汉语桥”比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感知中国”实践活动与中亚交通故事会等精品文化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学校中亚籍优秀校友辈出,以伊力哈穆(乌兹别克斯坦籍作家)为代表的学界校友,以语言为桥,致力于增进中亚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以叶丽娅(吉尔吉斯斯坦籍企业家)为代表的商界校友,借助跨境电商构筑的“网上丝路”,建立起中国-中亚经贸往来纽带。
学校将继续奋力承担起教育对外开放重要使命,完善语言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优化以国际工程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好面向中亚地区的中文推广、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科学研究、智库咨询、校企合作、协同创新、文化交流、社会服务等工作,助力中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推动中亚交通人才培养实践,为区域合作及“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