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陕西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以《长安大学聚焦“五个向度”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为题,对我校就业工作进行了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近年来,长安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理念,聚焦就业工作政治高度、拓岗力度、指导精度、服务温度、引领效度不断优化机制、夯实举措,为推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重谋划、强机制,工作推动有“高度”。切实从讲政治的高度、保民生的角度、促发展的要求、办教育的使命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一是深化就业“一把手工程”“全员工程”,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双组长”牵头抓总,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教务处等成员单位分工合作、协同联动,不断健全就业工作组织机制,凝聚全校力量形成全员促就业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坚持以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学科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贯通。以《长安大学关于实施就业招生联动机制的暂行办法》为抓手,加强就业结果运用,把就业工作成效作为二级院系年度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充分调动二级院系、学科和专业责任教授、研究生导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健全就业工作督促机制,定期汇编发布《就业工作简报》,以数据化、图表化、可视化的方式,加强就业工作指导提醒和激励引导,切实做好“周落实、月总结、阶段达目标”,推动就业预期目标顺利完成。
拓渠道、增实效,市场建设有“力度”。充分发挥“全国交通运输与邮政快递行业就业指导委员会”副组长单位和“全国公路交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组长单位作用,加强共建共享、供需对接,在巩固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城乡建设三大行业领域就业优势的基础上,持续拓展就业市场、畅通就业渠道。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开展特色行业教育,着力聚焦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面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行业发展,把更多毕业生输送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要领域、重要岗位就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重点岗位就业比例稳定在65%以上,国有企业就业比例稳定在50%以上。二是紧密联系重点用人单位,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形势,充分吸收用人单位意见建议为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不断探索优化校企人才供需对接的新模式,增强人才培养的契合度、适应性,近年来校企联合申报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近40项。三是持续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大学生就业市场新形势,出台《长安大学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全员联动开拓增量岗位促就业,校领导带头走进行业、走访企业,职能部处、二级院系持续跟进、全员联动开展用人单位大走访,今年已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300余次。四是紧跟社会发展新趋势,瞄准经济发达地区、国家重点支持地区以及新兴市场主体、行业新兴业态,深入开展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收集人才培养意见建议,通过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毕业生就业空间,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工作机制。学校获招聘机构和就业单位“2023中国年度最佳高校就业优才奖”“最佳校企共建奖”等称号。
树品牌、促创新,教育指导有“精度”。坚持“教研融合、思政融合、行业融合、实践融合”强化就业指导教育,着力构建价值引领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与技能提升、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一是持续优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结合完全学分制改革,推动就业指导教研室充分发挥提升就业质量水平、促进就业教学改革、增强就业理论研究、提高就业教学师资水平的重要作用,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纳入学生培养方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本科生全覆盖。二是校内外联动构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立“职路导航辅导员工作室”,举办就业指导师资培训班,提升就业指导师资的专业化能力,推动校内学工干部队伍、专业课教师等深度参与,加强校外机构和优秀校友资源整合,邀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走进就业指导课堂、参与就业指导教育活动,结合所处行业从业就业形势、理论探索、实践积累等,深入浅出地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精细化指导,构建起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的高水平就业指导师资团队。三是打造创新就业教育“第二课堂”,持续推进“生涯•长大”就业指导教育品牌建设,开展“长大职播间”“长大职训营”“职场逐梦名企行”等系列活动50余场,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培训,搭建特色就业平台,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四是精准开展就业“一对一”咨询和团体辅导,搭建“生涯与就业咨询室”,把握学生职业规划新特点,着重对低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指导,提前布局、精准施策,提升学生就业去向选择科学性,促进毕业生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抓重点、提质量,服务保障有“温度”。坚持国家导向、学校培养、学生需求相结合,创新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手续流程,着力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暖心就业服务。一是充分发挥校园招聘活动求职成本低、岗位信息可靠、招聘流程便捷等优势,抓牢校园招聘就业主渠道,大力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支持二级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积极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2023年已开展校级校园招聘活动120余场,进校招聘单位3500家。二是创新“互联网+就业”模式,利用“一网一群一平台”矩阵式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持续加强就业岗位的互联共享和精准推送,分层、分类高效供给就业政策、资讯、岗位等信息。三是统筹资源强化就业服务,建设35个“云端逐梦——线上面试间”,为毕业生提供独立、安静、无干扰的面试环境,满足毕业生线上面试需求,打造线上“简历小超市”,建设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推荐平台,多措并举抓紧抓好就业促进和帮扶,确保“就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四是针对性开展就业困难群体帮扶,举办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技能系列培训,建立“一对一”帮扶台账,持续开通“就业直通车”,构建求职能力提升、就业岗位推荐、经济支持援助全链条的就业帮扶体系。
重引导、强宣传,价值引领有“效度”。深入探寻就业教育中的价值引领元素,推动国家战略需求、学校培养目标、学生理想实现有机统一。一是在就业指导教育中融入国情社情,校院两级领导、学科专业责任教授、思政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等结合自身经历、行业发展、国家需求为学生开展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毕业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树立“选择西部、扎根基层、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价值理念,鼓励学生赴重要领域就业。近年来,学校毕业生西部地区就业比例稳定在40%以上。二是积极营造基层就业浓厚氛围,坚持把面向基层就业作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试金石”,通过开展基层就业毕业生座谈会、基层选调生慰问、先进事迹分享等活动,弘扬“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正能量,发挥基层就业榜样力量。紧抓国家政策红利,大力举办基层就业校园招聘活动,向毕业生推介相关优惠政策。结合基层就业项目招录特点,靶向制定求职能力提升方案,夯实基层就业能力基础,优化考生备考服务。三是着力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积极推进国际组织实习计划,选派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实践,为学生增强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搭建广阔平台。
原文链接:
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2402/29/13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