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长安大学“铸魂石榴籽·青春燃疆来”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5日 13:42作者:伊力夏提来源:水利与环境学院

2025年,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11周年之际,长安大学“铸魂石榴籽·青春燃疆来”实践队深入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以“学·行·悟”为主线,开展了一场文化寻根与精神淬炼的青春实践。


学·古城寻根:非遗新生映团结,文化互鉴润心田。实践首日,队员们走进喀什古城非遗工坊:驼皮灯纹样融合艾德莱斯绸,土陶作坊引入电炉窑提升效率,皮雕工作室将史诗镌刻为浮雕。喀什博物馆内,青花瓷盘的多元纹饰与林则徐戍边实录,让队员王佳琪感叹“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互鉴,正是民族团结的深厚根基。”


在少数民族学生阿卜杜外力家中,旧城改造带来的生活便利与各族合伙经营的数据,成为“团结促发展”的鲜活注脚。非遗技艺的传承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印证了“文化根脉的延续,离不开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密相拥。”



IMG_20250723_184031


行·国门砺志:青春对话聚共识,帕米尔上铸忠魂。转赴塔县,县团委座谈会上,塔县青年渴望发展的心声与长安大学“搭建平台、服务边疆”的承诺碰撞出火花。带队教师伊力夏提表示“青春之花应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帕米尔文化博览园中,多民族纹饰共生的文物让队员驻足;红其拉甫国门下,暴雨中触摸界碑的瞬间成为信仰洗礼。守边战士“群众支持是坚守动力”的朴素话语,让队长何疆昊动容:“家国一体,守边人的身影就是民族团结最动人的模样。”



IMG_20250725_131018


悟·护边铭心:三代接力守界碑,青春接力续荣光。队员们走进“护边世家”拉齐尼家。三代人71年守护138个界碑的故事震撼人心——巴依卡老人冻伤右腿救战士、拉齐尼冰河勇救战友的事迹,让哈萨克族队员阿斯木古丽哽咽:“我要用知识回报这片英雄的土地。”老人对孙辈“好好学习”的叮嘱,与指导老师“将嘱托转化为行动”的寄语交织,标定了队员们的精神坐标。


MEITU_20250727_222445101

MEITU_20250727_221948627


从喀什古城的文化根脉到帕米尔高原的国门界碑,队员们带走的不仅是非遗工坊的调研数据、戍边家庭的感人故事,更有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笃定信念。未来,长安大学青年必将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在祖国边疆的热土上,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之花。


(审稿:刘扬  网络编辑: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