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土地工程学院赴陕西西安、宝鸡“传承实践 探索瑰宝”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开展实践研学。此次实践活动以“笔墨印玺间的文化寻踪:探索传统书法艺术文化”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专家讲解、实物观摩等形式,助力实践队员全面系统把握书法艺术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传承,是一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队与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合影
在博物馆李琦老师的专业引导下,实践队员首站探访书法演进史展区。该展区以时间为轴,完整呈现从甲骨文到草书的书体演变历程。队员们通过实地观摩,不仅直观掌握汉字演变轨迹,更深刻体会到书法艺术作为文化载体的历史价值,为青年学子理解中华文脉搭建具象化认知桥梁。秦封泥专题展区成为实践队员的重要研学点。队员们通过近距离观摩,既了解古代文书制度,又感受到书法艺术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关联,深化对“文化赋能社会发展”的认知。傅嘉仪先生艺术专题展区让队员们感受到传统书法的当代生命力。通过研习这些作品,队员们不仅认识到书法家的艺术高度,更直观理解传统书法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为大学生传承文化提供“守正创新”的实践范本。

实践队员学习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史

实践队员参观学习秦代封泥技术
实践期间,队员们与李琦、袁斌等博物馆专家围绕书法传承展开深入交流。袁斌指出,汉字作为四大国粹之一,其传承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使然。碑帖中的文字与故事,正是古今对话的文化纽带。李琦则结合社会现象谈道,文化自信推动下,公众对传统文化关注度显著提升。博物馆的核心作用,就是激发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实践队员与李琦、袁斌两位书法艺术工作者访谈
此次研学活动既是文化探索之旅,更是青年学子传承使命的践行之旅。作为新时代大学生,队员们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书法博物馆文物史料相结合,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书法艺术的认知。
(供图:管泽楷 审稿:孙翔洲 网络编辑: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