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承担的国家电网科技项目“风振导线隐形疲劳损伤高风险点位筛选及探测技术研究”中期督导工作会议在北校区召开。国网蒙东电力公司、国网工研院、国家电网公司东北分部、国网山东公司等单位的五位专家与会指导。
项目负责人、长安大学风洞实验室博士后、信息工程学院陈鹏副教授感谢国网蒙东电力公司及国网工研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核心成果——“高分辨率风荷载激光雷达”的设备原理、研制历程、技术参数及调试过程,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计划。汇报结束后,专家组前往长安大学风洞实验室外场,实地观摩了激光雷达样机的现场测试运行,考察了系统运行状态与性能指标,并就关键技术细节进行了质询。会议还深入讨论了激光雷达后续的工程应用方案。
该雷达作为长安大学承担国网科技项目取得的原创性成果,性能卓越——径向分辨率达1.5米,角分辨率为0.5°,最大观测距离1公里。其核心突破在于采用多振镜高速扫描技术,能够在垂直于导线截面方向形成30°扇形观测区域,并以20Hz的高采样频率对该区域内所有测点的径向风速进行高速同步观测,进而通过算法反演出该区域的二维风场结构。这一技术突破为风工程科研人员精准捕捉风振导线的流固耦合效应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作为风工程、大气边界层遥感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交叉融合的突破性成果,该系统是国内首个实现二维高速同步扫描的激光测风雷达。其成功研制不仅填补了风工程领域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风场观测设备的空白,更为深入研究极端风荷载下风振导线损伤机理、提升输电导线及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抗风能力等关键工程技术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手段。
(审稿:郭咏梅 网络编辑: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