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学讲堂举办第595讲 密歇根大学Adam Simon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孟旭阳教授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18:01作者:熊东阳来源: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卓越工程师学院

11月11日上午,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承办,校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虹”学讲堂第595讲在南校区东院伯声报告厅举办。密歇根大学Adam Simon教授作题为“The formation of iron oxide-copper-gold (IOCG) and iron oxide-apatite (IOA) deposits”的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孟旭阳教授作题为“成矿带尺度斑岩铜矿与铁氧化物成矿系统共生的构造岩浆作用机制”的报告,资源学院杨秀清教授主持报告会,相关学院共12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Adam Simon教授作报告


Adam Simon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铁氧化物铜——金矿床(IOCG)和铁氧化物-磷灰石矿床(IOA)的形成机制、地质特征、流体来源模型以及矿化过程四个方面展开。Adam Simon教授认为IOCG和IOA矿床的形成与地壳活动密切相关,特别是与拉张——挤压构造背景有关。他指出,IOCG矿床的形成可能与早期至中期白垩纪的俯冲相关,而IOA矿床的形成则与大西洋的初始挤压——压缩结构体制有关。他指出IOCG和IOA矿床的形成涉及从中性岩浆到镁铁质岩浆的早期热液流体演化过程,这些流体富含Fe、Ca、Mg、Si和P,在冷却过程中,流体与母岩相互作用,形成磁铁矿+阳起石+磷灰石,同时这些流体可能携带逸出的Cu和S,它们通常在较低温度下才能沉淀并形成Cu——Fe硫化物。


孟旭阳教授作报告


孟旭阳教授的报告主要围绕斑岩铜矿分布特征、成矿带尺度斑岩铜矿与IOA矿床共生现象、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矿床地质年代学和构造应力体制、长江中下游斑岩-矽卡岩铜矿与IOA矿床的岩浆作用机制四个方面展开。孟旭阳教授认为斑岩铜矿和铁氧化物成矿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罕见共生,特别是在陆内环境和俯冲带。他强调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想场地,并通过研究岩浆性质(如氧逸度、挥发分含量)来探讨两者的岩浆作用机制。孟旭阳教授指出长江中下游斑岩——矽卡岩铜矿和IOA矿床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回撤有关,揭示了不同矿床类型的岩浆作用机制和成矿过程。


(审稿:王妍  网络编辑:和燕)